现在很多的电视综艺和自媒体仍然在炒作说“坚决不做打工的牛马”,表达者还在沾沾自喜,感觉自己代表了劳苦大众。殊不知,现在有很多的人失业很久了,他们想做打工的牛马而不可得。那些喊着不做牛马的人,要是不啃老能活下来,我敬他是条汉子。一边啃着还是“牛马的老父老母”,一边大喊自己不做牛马,的确有些黑色幽默。
不用太纠结了,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,会让更多人的想做牛马而不可得。不是我杞人忧天,看看我们身边的情况,相信大家都有非常理性的认识了。当年互联网浪潮奔涌到来的时候,《纽约时报》经济撰稿人伊德.诺里斯评论说:“互联网是未来的浪潮,不要试图在它这方面找到工作”。放在今天的人工智能,恐怕也是如此。
每次不论是工业革命,还是科技进步,被淘汰下来的人都很难在新的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发展,这几乎成了一定发生的事情。被淘汰了就是被淘汰了。
现在很多人,特别是所谓的成功人士,又改了口风。没有了之前的“坚持就是胜利”,和“努力就成成功”等等所谓的心灵鸡汤;取而代之的是阶层不可跨越,顺其自然就好。更有人认真总结了,那些所谓的成功都不是单纯靠努力实现的。
于是,太多人的停下了努力的脚步,开始了所谓的思考。为啥说所谓的思考,因为他们所谓的思考就是看看别人发的短视频,从中给自己不要出去努力找一些解释和论据。然后呢?就没有然后了。
然而要命的是,本来普通人家出来的孩子,不靠努力打拼靠什么啊?无论如何调整分配制度,或者是无论什么样的刺激经济的福利政策,都不会给普通人直接发钱的。有工作的“打工牛马们”还在抱怨,没有工作的中年人们正在面试的路上凌乱。今年得有多少人不敢回老家?
如此不堪的情况下,人工智能又再以肉眼不可能看见的速度发展,快的咂舌。机器人、无人驾驶、低空飞行、无人机等等就业市场的冲击已经很大了,就像当年代表共享经济的私家车进入打车领域,出租车司机们曾经也抗争过,时至今日又当如何?
人工智能之前,科技冲击的还是普通人的工作;人工智能一来,直接拿所谓高学历人才开刀。之前看着光鲜的、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们,将会被一批又一批的从办公室里被人工智能赶出来。
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的那些高学历、高素质人们,几乎都在自媒体上展示自己的十八般兵器。有混起来的,大部分还是没有太大的成就。于是他们开始搞教学、带徒弟、接私活等等,就成了自由职业者。也是有骑着马找马的心态,随时渴望摆脱现状。
人工智能所需要的人才,是另外一批人。现有市场存量的人才中,能够融入到新科技浪潮中的肯定是少数的。大多数人可能真的就一直自由职业下去了。大家不妨设想一下,如果即使经济环境逐渐变好了,好起来的经济还会是之前的那些领域和机构吗?即便还是那些机构,他们需要的人还会是他们之前裁掉的人吗?
无论是职场中人,还是自由职业者,都不要被“什么坚决不做牛马”之类的话给带偏了。要考虑认真自己的客观情况,到啥时候说啥话,先是生存,然后是更好的生活,这才是我们的底层逻辑。其他的,别人怎么看,怎么评价?真的不重要。因为给你钱的是你自己的本事,而不是那个“别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