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不是自从人工智能的热度铺天盖地迎面而来的那一瞬间,你懵了?
看到的宣传几乎是人工智能啥都能干?人人可以被替代,每家公司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。越害怕,越被推送各种对人工智能的解读和狂轰滥炸的广告。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你,迅速买书、买课、学习,然后就能解脱。
然而,这一切其实都是陷阱。
就像当年的个人电脑,问世之初,也都觉得天要塌了。电脑几乎什么都能干,还要人干什么?最后的结论是:人来操作电脑。
可能你要说,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人的思考,新出的Manus 可以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架构,将任务拆解、工具调用与结果验证模块化,实现从“用户指令”到“交付成果”的全链路自动化。也就是说:如果人工智能思考后,在下达指令给Manus,人是不是就没用了?
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。试问一下,如果大家都机械的执行命令,工作会不会做好?或者再换一个角度,如果执行命令的人,本身的知识就是错误,那他的思考会得到什么?他又能做出什么样的工作结果?
不要质疑了,人工智能也快要被玩坏了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AI 幻觉?就是人工智能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。为啥会出现?三个原因:1、数据缺陷;2、构架局限;3、模型也会胡编乱造。
就像一个四肢发达,学习能力很强,可是没有被正确引导而长大的孩子,犯错是必然的。所以说,人工智能需要引导,大模型需要被训练。这几乎已经共识了。
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?
AI Agent也就是人工智能体是未来,也就是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体是未来。因为它具备了多模态交互和自主执行能力,可完成跨场景复杂任务。说人话就是可以在不同的系统、甚至是不同设备之间互动,完成最后的指令。它最终的目标是自主执行命令和能够学习进化。
不过,这只是目标,距离还是挺远的。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复杂的业务场景分解成简单的任务,然后让不同角色的智能体去执行。
从企业级角度来考虑,AI Agent 的当前可以做的就是三个方向:通用型、垂直领域专家和企业级解决方案。几乎可以预计,通用型肯定为轻型的,不可能有多深刻。因为那些大企业或是机构是不会共享那些数量庞大,且无比珍贵的数据资料的;垂直领域专家就很容易理解了,人家吃就是深度和特有数据的饭;企业级解决方案,很显然是就是立足于应用层面,他们要占领的是之前软件开发的领域,是业务流程、相关系统和数据分析角度的,就是要依靠客户自己的数据来驱动。
扣一下主题,看一下你的企业,属于以上哪个类型,去对应发展就好了。不过,不要指望通过研究一下DeepSeek 的app 就能成为专家?沉下心来,尽快本地化部署,搭建自己的知识库,构架属于自己的数据体系,不断优化自己的大数据模型。无论多难,都要开始做了。
在接下来的几年,你会发现。你不再需要普通的员工,而是需要一个可以熟练使用各种AI Agent 的合伙人。无论是对个人的发展,还是对企业的思考,都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了。